马建新,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马姐”,2013年加入广利核公司。11年间,作为M310堆型全球首个数字化改造非安全级控制系统(NC-DCS)仪控系统架构师,她确定技术路线,主导系统设计,扎根一线,服务现场,助力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改造NC-DCS系统上线成功。作为中国广核集团首个自主可控的非安全级仪控系统平台SH_N平台的产品负责人,她潜心研究,攻克关键技术,解决了核电重大装备中的工业软件难题,填补集团空白。作为技术中心总工,她制定科技规划,引领技术创新,依托科研方向,培养核心人才,管理科研项目,确保产品质量,不断勇攀科技高峰,累计获得技术专利43项,发表论文7篇,省部级科技奖8项,集团级1项,公司级10项。
善学爱钻,开拓创新的“先行军”
“大亚湾核电与惠州核电克服诸多困难,为SH_N平台创造了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首台套应用的宝贵机会,我们绝不能辜负这种信任。”马建新坚定地说。
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改造期间,面对改造项目系统接口复杂、定制需求多等诸多问题,马建新决心改变原有串行、上下游独立的工作模式,在大亚湾核电、中广核工程与中广核数科多方支持下,组织各方提出了“研发、设计、业主”一体化大团队、研发和设计并行迭代模式,并带队深入前端设计,直接获取大亚湾核电第一手需求,通过12次密集的充分沟通交流,澄清用户需求45份,锁定各类技术方案近百项,攻克了产品上线的第一大难题。
产品首次大型应用,马建新坚持“产品到哪我到哪”,一路追随,及时解决产品上线的问题。
“马姐,I/O模块偶发故障了。”凌晨两点,马建新接到现场通知。顾不上休息,她迅速组织前后台软硬件负责人视频连线共同“会诊”,用“故障树”方法快速锁定了30余项可能的故障原因,并与前后台一起进行插入故障试验与调试验证。试了一次,不对,再试一次,还是不对,就再试一次。连续几个昼夜的不间断工作,偶发故障原因终于复现,追踪到了故障根因。
正是经历了许多个这样的不眠之夜,SH_N平台最终经受住了十几轮的严格测试,在大亚湾运行一年多时间以来,现场两个机组超过3000个模块未发生一例设备故障,运行指标领先国际水平,向大亚湾核电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马建新在上海中广核产业园大亚湾核电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测试现场开展用户测试工作
与时俱进,探索实践的“试金石”
“要做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做国际领先产品。”这是马建新常说的一句话。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站对仪控系统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DCS产品也在不断迭代优化。在DCS产品研制过程中,马建新牵头提出18项系统级创新设计,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从需求的澄清与分析、关键方案的设计与评审,再到问题分析和解决,她统筹全局,抽丝剥茧,追根究底。她先后带领团队完成了自主的控制网网络架构设计及协议设计,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确保控制网络的实时性。为便于现场设备的预防性诊断和维修,她带领团队创新性研制了独立的诊断网络DBUS,降低了现场设备详细诊断数据过多对运行网络的影响,大幅降低了非预期停机的概率。
2022年起,在集团和公司的支持下,马建新又投入到了新一代智能产品的研制工作中,攻克了智能IO、服务器集群和智能控制器等7项关键技术。她研究的微服务新技术对软件重新架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新一代智能产品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解难题,推动转型的“助力器”
自担任技术中心总工程师以来,马建新制定了“和睦系统”等6大产品平台的“十四五”研发规划。她聚焦部门核心能力建设,从系统、硬件、嵌入式软件、桌面与服务器软件、机械与智能化技术6大专业领域,形成围绕国产化、智能化、新一代数字化方向的核心技术共260项。
同时,马建新围绕重点科研业务方向,坚持开展专业技术体系建设、专业方向梳理和专业技术对标分析,形成了13个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控制系统研发团队,并将多年的DCS产品设计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团队成员,目前多名成员已经成长为专业骨干、业务专家、带头人。
马建新在惠州核电1号机主控室开展热试前的DCS调试工作
未来,马建新将持续探索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始终保持热忱与专注,遇到问题大胆“再试一次”,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和能力,持续为数字化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贡献智慧和力量。